上海成都开年同发令优化营商环境,释放了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正月初七,农历新年开工第一天,多地“发令”指向营商环境——
 
上海召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透露即将发布上海优化营商环境“2.0版”;成都召开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动员大会,被称为营商环境“1+10”文件的“大礼包”正式出炉;广东省长走访企业,研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东上海、西成都、南广东开年发令枪为何纷纷瞄准营商环境?背后的逻辑浅显而有深意:一个城市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而对于志在国际化方面迈出更大步伐的成都来说,农历新年开工第一天更是直接剑指“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2019年,对于中国城市管理者来说,“营商环境”无疑将成为一个高频词。
 
“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句话换做城市的发展来看,同样适用。我们可以说,“开放是城市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什么是开放的路径?简言之,就是放宽政策或取消限制,从而培育开放型经济。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设,其实就是“开放”的近义词。
 
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路径
 
从营商环境的定义来看,是指伴随企业从开办、营运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具体来说,营商环境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强调要“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这里,营商环境的法治化指的是一套行之有效、公平公正透明的具体法律、法规和监管程序;营商环境国际化则是指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和世贸规则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当前政府改革的一个着力点,也是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国务院常务会议曾提出,当前仍要以简政、减税、减费为重点。
 
简政,重点在于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视信用体系的建设,推动投资审批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中央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落实好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等6方面,无不在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而构建一个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既为规范的市场秩序提供了制度支撑,也为实现国际化提供了重要条件。
 
营商环境国际化的核心在于投资贸易规则的国际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际化。各大城市要推进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就需要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经济运行方式,接轨国际规则、国际惯例,引入国际通用的行业规范和管理标准,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各大城市应努力建设竞争、高效、规范的市场秩序,形成各种类型企业都能较为活跃且平等参与竞争的市场和较好的创新环境。此外,还要建设高度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培养市民开放和亲商重商意识,形成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形态等等。
 
营商环境是城市竞争力的体现
 
那么,中国的营商环境目前在全球处在一个什么水平呢?世界银行自2003年起成立营商环境项目小组,每年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这是全球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营商环境评估系统。世界银行认为,营商环境的好坏反映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创办和经营企业的难易程度,这主要包含企业在开设、经营、贸易活动、纳税、执行合约及注销等方面需要付出的时间和成本等条件。
 
世界银行《2019年的营商环境评估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已经跃居第46位,比2013年累计上升50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大幅度跃升至第28位,5年累计上升130位。尽管进步速度很快,但目前在全世界各个经济体都在积极打造好的营商环境的背景下,中国在46位的名次,显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才有企业的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可以说,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同样作为一个城市来看,营商环境也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体现。

dawei

【声明】:乐山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